要用“漂移”证明的智己,能否打赢新豪华市场的战事?

来源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陈明涛

有个说法,2022年,将是豪华汽车品牌的产品年。

先是“蔚小理”三家,分别拿出蔚来ET7、小鹏G9和理想L9参与竞争。在传统高端品牌这边,今年BBA也陆续推出一些车型,比如宝马发布全新7系和电动化i7,进一步坚定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决心。

“智能”和“电动”引爆行业,上汽等传统车企跟着拿出了自己的产品。前段时间,上汽集团智己发布了首款量产车——智己L7,推出L7 Dynamic及L7 Pro两款车型,售价分别是36.88万和40.88万。价格区间上,智己L7和之前提到的高端品牌车型存在重合。

在发布会上,智己汽车还重点讲到一组和“驾控”有关的成绩,颇有意思:智己L7连续漂移1小时6分钟,258圈,43.646公里的全程记录,超越了由保时捷Taycan于2020年8月在德国霍根海姆保时捷体验中心(PEC)的记录,成功夺得漂移距离最长的电车头衔。

看到这里,可以发现两点:价格方面,智己L7是奔着高端这个目标去的;卖点方面,智己L7在智能驾驶之外,会强调驾驶员的驾驶感受等等。

具体去看,智己L7对于上汽集团意义如何?智己L7目前是否真正触及“高端”的内核?

智己之于上汽:大象转身、品牌向上

智己L7是智己汽车的“开山之作”,智己汽车则是上汽打造独立子品牌、做出战略变革的关键标志之一。

对于独立子品牌,传统车企大致走出两条路:第一条,将旗下产品从原有组织架构中直接脱离,再变成独立子品牌;第二条,从零开始,量身打造全新的独立子品牌。若按照大家的说法,走这两条路可以被统称为“开小号”。

像是早期的欧拉、极狐,就分别是长城汽车、北汽新能源“开小号”的典型代表。欧拉品牌在2018年被推出,是国内主流自主车企中第一个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当年,新能源市场环境远不如现在成熟,欧拉的推出,体现了长城汽车在纯电方向寻求突破的战略定力。

智己汽车,成立于2020年12月25日,是由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和张江高科联合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股权结构方面,上汽集团持股54%,浦东新区持股18%,阿里巴巴占18%,员工和用户共同持有10%。

从秘密策划,再到正式公开智己汽车,上汽清醒地认识到以下几方面,也成为推动智己诞生的关键要素:

一方面,面对传统燃油车市场下滑,不可能永远只做“过去的英雄”。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燃油车的零售销量达到1716万辆,同比下降6%。开始下降是在2018年,国内汽车销量出现28年来首次负增长,整体下滑的趋势至今仍未见扭转。上汽,作为连续十几年的整车销售冠军,没有可能不清楚经营业绩的压力迟早会落在自己头上。

上汽也的确对趋势有所预见,而关于转变发展思路、实现由生产燃油车到生产新能源车的蜕变,上汽就曾在2019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提到过。由此,自2019年后,上汽必须稳住现有合资板块、扩大自主板块,寻找新的“选手”去接住利润增长的“接力棒”。

另一方面,顺应智能电动化时代,需要一个高端独立品牌继续“品牌向上”。

过去,上汽对这种需求十分迫切,也从未停止探索。像是合资品牌如上汽大众,自主品牌荣威等都在尝试。拿荣威950来说,当初其战略意义就在于提升上汽自主品牌知名度,向外界展现其自主研发能力和实力,去助推上汽实现自主向上。

整个集团在不断搭建“品牌向上”的阶梯,独立R品牌也有“品牌向上”这方面的考虑。上汽设定飞凡汽车,将原本属于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旗下的R品牌独立出来,由飞凡以轻资产方市场化运作,进击中高端市场。

所以,对于智己汽车而言:

首先,要挑起上汽“大象转身”的责任和“品牌向上”的职责。尽管智己是后来者,是“后辈”,只要高端之路顺利,在帮助提升品牌形象的同时,也会接棒“前辈”成为新的利润增长曲线。

更重要的,其将是上汽体制创新的“先遣军”。智己是独立子品牌,意味着上汽探索出了新的企业运作模式,通过这种新的形式,智己可以最大程度地打破制度限制去做一些创新。比如,其引入更加开放的市场化多元融资架构,有利于以后对外开展深度合作时,再吸引到更多的外部资本。

而无论如何,智己汽车始终是品牌高端化的成果,只是在新趋势下,智己汽车有着更多的角色或身份。若我们具体去看产品,智己L7在高端化上实现的如何?

奔赴高端,做“折叠级”的创新

汽车的高端应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由历史决定的,从汽车的发明出现,就和这个品牌息息相关,他要有情怀、有沉淀。比如,德国作为汽车发源地,拥有着受到大家普遍认同的BBA(奔驰、宝马、奥迪)。

第二种是由未来决定的,这个品牌可能会持续带来“折叠级创新”,它也有故事、有星辰大海。比如特斯拉,跳出汽车行业原本运行逻辑,带头创新包括电池技术、软件、模块化和集成、自动驾驶体验。

按照这种划分,智己汽车作为后来者要做的自然是第二种。在产品上,智己L7目前瞄准的正是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赛道。像是硬件配置、动力参数和调校等多个方面,诚意满满,平齐甚至超越了同一赛道的竞品。

驾驶体验方面,驾控虽不能单独成就体验,而体验却往往离不开驾控。一如汽车诞生初期为马车装上发动机,没有好的驾控,只会让体验一团糟。如今电动化时代到来,电动机特性造就了动力的成倍提升,更需要相匹配的驾控水准来驾驭动力,才能避免“傻快”,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智己最初将智己L7定位于新世界驾控旗舰,因此产品本身便侧重于驾驶性能。比如智己L7利用“电漂”成绩证明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大众认知上,智己L7有着一个“运动性强于保时捷Taycan”的标签。

智己汽车CEO刘涛认为,动力和驾控,一直是汽车核心的价值之一,而豪华品牌谈驾控,这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也是符合汽车核心价值的逻辑。他还认为,智能电动的新世界,智己就是要做出极致动力驾控的“德系车”感觉,德系的BBA就是这方面的标杆。

车机系统方面,智己IM OS搭载了高通8155座舱新品,支持无界桌面的跨屏联动、分布式应用、跨屏显示等多样化的智能体验。

和智己L7同一赛道的车型里,比如蔚来ET7、宝马全新7系都是采用高通8155座舱芯片。这块芯片是由高通在2019年发布,其性能可以帮助车企实现“一芯多屏”的智能座舱方案,因此,是目前高端车型的主流选择。

智能辅助驾驶方面,智己L7所采取的感知方案,搭载12个超声波雷达、11个高清感知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2个高精度定位单元,应用基于NVIDIA高算力芯片的智能驾驶辅助超算中枢。

可以发现,智己L7走的是以视觉为核心的感知系统,没有过分强调激光雷达在整套方案中的作用。这意味着,感知方案若能撑起全场景智能驾驶体验,智己L7必然已在数据量、AI技术上做到足够好才可下地行驶。

也意味着,所用的成本,更多囊括在产品面世之前的前期测试等方面。这不同于简单粗暴地堆叠硬件配置,把成本去涵盖在整车之中。对于消费者而言,通过海量数据、AI算法,智己L7其实用前期投入去换来更强的产品性价比。

此外,智己也准备了可兼容激光雷达的软硬件架构升级方案。官方表示后续可通过用户权益计划,升级远距离高精度激光雷达以及智驾域控制器高算力Orin芯片。

寻找自己,智己的差异化在哪?

近几年,一些传统车企的子品牌就因为找到属于自己的差异点而大获成功。比如长城汽车旗下欧拉,去年3月发布“全球最爱女人的汽车品牌”这个slogan,成功“破圈”实现异军突起。2021年,欧拉品牌累计销量13.5万辆,同比大涨140%。

还有老的新能源品牌,比如比亚迪,则是把底层技术作为差异化竞争力。一方面,凭借DM-混动系统扛起与合资混动车较量的大旗;另一方面,通过刀片电池把磷酸铁锂从边缘化拉回来,接着比亚迪做到了刀片电池的普及和应用。

在造车新势力中,“蔚小理”都各有自己的差异点。比如蔚来,“只要叫蔚来,就可以换电”;小鹏打造全方位智能出行生态,规划了飞行汽车、四足机器人,涉足Robotaxi业务;理想专注家庭造车的理念,通过新品去补齐过去遗留的智能化及自动驾驶技术短板。

当时间来到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有望达到25%时,30万元以上的市场已经出现了许多新豪华品牌玩家。主推的卖点像是续航、智能化、空间、用户服务以及性价比方面都被谈及。而智己汽车在做的:

首先,智能化,智能化,还是智能化。

电动化是基础,本就是一家有野心的车企的底色,是必须要做好的事情。而下半场将步入白热化的智能化一战,会是真正能够帮助车企“造梦”的关键。

上汽一直在做自动驾驶技术的储备,智己的自动驾驶软件和算法均来自于上汽投资的Momenta。后者作为一家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基于深度学习的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和路径规划算法等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

其次,是用户服务的精细化运营。

智己使用了另一套积分系统或者叫车主基金,称之为数据权益计划,其载体就是原石。数据权益计划的三大关键点是:用户、数据、权益。其通过将原始股权的4.9%作为资金池,车主通过参与活动、提供车辆数据等,以此兑换“原石”,并可以购买相应的产品,比如更换激光雷达等。当然,如果上市这部分收益也是会成长的。这种模式的特殊之处在于数据收集,共创发展。

最后,是成熟化的产品矩阵。

智己汽车目前车型单一,先走高端通过智己L7展示上汽的智能化实力,也能够很好地背书低线产品。我们从特斯拉Model S到Model 3,或者蔚来、小鹏,都能发现这样一个产品矩阵成熟化的路径。

结语:

智己汽车作为后来者,肩负上汽非常多的期望,也有着上汽诸多光环加持。就产品力而言,智己L7的配置已经足够丰富,想做到新款即爆款,则在于给到自身独特的定位。“驾控”是智己L7的差异竞争点,无疑会为其积累到第一批资深用户,成为初期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未来,智己是否会长成一颗参天大树,值得期待。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AI产业新媒体;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