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由于疫情的不断演变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干预空间的有限性,2022年宏观经济可能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 2022年集合信托市场大概率将会持续下行,但整体结构正在逐步优化,行业规模有望探底;

◆ 预计今年标品信托的增长量同比去年将增加40%左右,在集合信托产品的比重将增加到60%以上;

◆ 非标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在2022年将是稳中向下趋势,但下降空间有限,预计全年非标产品收益率维持在7%附近;

◆ 2022年作为资管新规元年,资管产品全面净值化的要求给的各资管机构都带来了不同的机遇或挑战;

◆ 2022年投资者选择信托产品仍需要把控制风险放在第一位,获取高收益放在第二位;

一、2022年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展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2年经济工作定下“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主基调,释放出了强烈的稳增长信号。但由于疫情的不断演变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干预空间的有限性,2022年宏观经济可能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1、疫情持续为2022年经济复苏带来系列不确定性

疫情的长期持续给经济复苏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一方面,疫情持续导致消费降温,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复苏受到制约;另一方面,疫情的持续使供应链的中断,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通货膨胀水平不断走高。疫后全球供需缺口持续存在,冲击着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病毒变异带来的不确定性。奥密克戎毒株在全球迅速蔓延,无法判定新冠病毒在奥密克戎之后还会不会发生变异,全球新冠疫情的未来发展充满着变数。

疫苗、特效药的研发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对新冠病毒的认知还处在一个初步阶段,病毒的持续变异导致疫苗的有效性无法保证,针对新冠病毒这样的特效药物的研发,可能需要数年乃至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无法解决燃眉之急。

国内抗疫政策存在潜在不确定性。随着病毒不断变异和疫情长期持续,在坚持“动态清零”的目标下,政府在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取得合理平衡的难度增大。倘若放松管制,虽然对短期拉动经济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新增病例很可能会再次飙升,给医疗系统带来艰巨考验。

2、202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预测

2022年,我国经济预期将继续复苏,但同时也面临着消费收缩、外需减弱和疫情影响等多重压力。除去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等不可抗力因素,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均会对经济运行中产生扰动,如果应对不利,势必会影响经济的平稳有序运行。国内经济增长仍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仍保持谨慎的态度。

从投资来看,基建投资难以独立支撑经济增长。房地产投资已难有成果,基础设施类投资将会是2022年的主角。开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1.46万亿元提前下达、信贷加快投放、基础设施投资适度超前开展,这都是为达到“稳增长”目标的政策投放,希冀通过投资拉动GDP。但随着城市化率的提升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土地财政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拉动模式难以持续。

从消费来看,消费恢复缓慢或拖累经济增长。随着疫情的长期持续,居民债务压力持续上升,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消费欲望下滑而储蓄的需求大幅增加,给消费复苏增添了不少难度。2021年底年国常会提出“研究出台进一步促进消费的措施”、央行首提“更好支持消费投资恢复”等政策利好的释放,想扭转消费下行态势,但目前成效尚待观察。

从外贸来看,进出口规模大概率会下滑。受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国际产业链修复等影响,2022年我国出口增速回落可能性较大。2021年,国内外贸需求旺盛是源自于国内对疫情的良好控制,是临时性和偶然性的,并不具有可持续性。2022年,随着全球疫情形势及经济状况变化,国外生产恢复的可能性增加,外贸规模大概率会下滑。

宏观政策以稳经济为主。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稳住宏观经济大盘至关重要。货币政策方面,呈现出提前发力,结构性宽松的取向,灵活的货币政策将“以我为主、稳字当头”,同时保持“松紧适度”;基准利率和流动性总闸口不松,防止通胀压力持续自我强化;降准政策和普惠金融政策不紧,继续为受供给冲击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有效输血。财政政策上,则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基调,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同时保持好财政的可持续性。

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一方面,新冠疫情走势仍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的未来表现,特别是病毒的频繁变异增加了疫情防控和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对各国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来说,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恐将是2022年最大的灰犀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承认美联储可能不得不提前加息,欧洲央行也可能改变货币政策态度,提前加息,从而威胁全球经济修复和各国财政的可持续性。

外部风险传导带来不确定性。美国通胀的快速抬升推动了美联储加快收紧货币政策,使得最近人民币汇率开始掉头转贬,金融市场波动也变得更加频繁。同时,美联储加息对债券价格的影响可能导致股汇同步下跌,放大金融波动。当前国内的货币政策的空间相对充分,无论美联储货币政策后期如何演变,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外溢影响都相对有限。但如果下半年美联储持续加息,在国内经济稳增长的目标之下,国内货币政策恐怕很难顶住压力。

3、2022年金融市场预测

国际金融市场或将出现大幅波动。由于各国复苏路径分化,政策空间不一,股市走向也将不尽相同,但货币环境趋紧、疫情反复是全球股市共同面临的主要风险。同时,地缘关系和国际政治将对市场行情与趋势节奏具有重大干扰,局部金融危机发生概率较大,尤其对实体经济冲击是最大风险和严重事态。

美联储货币政策将是国际金融市场各参与方关注的重点。美联储加息进程加快,使得新兴经济体资本可能大量外流,汇率贬值、债市违约、股价下跌等金融波动风险加大,海外股市波动可能通过跨境资产配置组合调整、避险情绪等波及国内股市。另外,欧洲、日本等各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变数将成为市场焦点与资产风险有可能激化的导火索。

A股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会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美股市场调整也会带来潜在冲击、美联储加息导致新兴市场资金流出风险,多种因素均让A股市场面临不确定性。但在盈利有韧性、边际改善或者有估值修复空间的赛道存在结构性机会,新能源车、消费品行业、新科技产业、元宇宙、智能车、AI 工业互联网、数字货币成为核心选择赛道。

债券市场面临着阶段性的机会。国内央行大概率会实行货币宽松政策,特别是降息等操作,加上国内金融机构的投资配置需求旺盛,将有望推动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行。但随着宏观政策的效果逐渐显现,经济增速将有所回升,CPI可能走高,加之央行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将边际收敛,债券收益率下半年或将反弹。

4、几个主要投资市场预测

房地产投资有望趋稳。2021年,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大地震。当前房地产不能看空,亦不能看多,以看稳为主。目前地产行业增速下行趋势仍在,但政策暖意已现,预计地产销售在2022年下半年回暖,房市以维持稳定为主,部分城市有望触底回温,热点一二线城市的修复速度要好于普通三四线城市。

商品期货回归供需平衡。随着生产恢复,流通改善,需求退温,大宗商品2022年的运营逻辑将回归供需,在全球“碳中和”以及疫情的反复冲击下,虽然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行趋势已逐步确立。宏观政策外紧内松、国内信贷增速和经济增速逐渐回升、通胀表现分化或将是影响国内市场的主要因素。

黄金市场趋势并不明朗。目前来看,全球疫情寒冬仍未过去,主要经济体国家的通胀率处在较高的水平,黄金作为通胀对冲工具仍有投资的价值。市场对美联储对美元的加息的担忧使得黄金无法有更高的突破,市场避险情绪正在升温。美联储预计将在今年3月对美元实施降息,加息落地之后,届时黄金趋势会越来越明朗。

二、2022年信托及其他资管市场预测

1、信托行业严监管环境持续

(1)资管新规全面落地后的市场变化

打破刚性兑付,风控要求提升。资管新规打破行业的刚性兑付,行业风险持续暴露,信托重新回归代客理财的本源业务,祛除刚兑给投资者带来的虚拟安全感,降低刚兑导致的行业风险。完善风控体系成为信托公司发展业务的重要支撑。

产品向净值化转型,风险收益明晰。资管新规全面实施后,信托产品的全面净值化开始加速。净值化能更真实地反映产品的风险收益,但产品净值波动可能导致阶段性亏损,投资体验可能受到影响。

非标供给收缩,标品业务继续增长。影子银行类业务减少,非标产品供给减少下降;标品信托业务比重继续上行,未来以组合投资和二级市场投资为主,固收类及TOF类产品继续增长。

(2)融资类业务规模继续压降

融资类信托业务自2020年以来一直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其目的是要将传统非标业务压降到低位,积极推动信托公司发展服务信托、财富管理信托和慈善信托等本源业务。2022年初,信托公司再次收到融资类信托业务压降“指标”,监管要求将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继续压降20%。我们认为,作为资管新规正式落地起始年,监管层对融资类业务的规模压降依然会持续,2022年大概率将会延续这一政策。

(3)行业风险问题仍须重视

2021年,信托行业加速出清,风险项目规模和数量持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被监管部门接管、托管、停业整顿的涉险信托公司已达8家。从不良率来看,伴随风险资产规模的增大,信托项目不良率大幅度上升,至少有6家信托公司的不良率超过20%。2021年未经审计的年报数据显示,64家信托公司中,除山东信托未披露不良数据外,其他63家2020年合计不良资产规模达到494.10亿元,较2019年68家合计的371.24亿元高出33.09%。从信托行业流动性来看,未来3年信托产品到期规模分别为3.8万亿元、3.37万亿元和2.01万亿元,行业流动性风险也将面临较大压力。

因此,我们认为,在当前去通道、治乱象、防风险的大背景下,监管部门排查与处罚的力度持续加大,信托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面临巨大考验。预计2022年,随着监管环境趋严,信托行业风险将会进一步出清。行业整体风险情况要好于去年,但对于重点行业、重点主体还是要特别关注信用状况的变化趋势。

2、行业转型加速深化

随着资管新规的全面实施,目前行业转型已进入“深水区”,行业转型的阵痛仍困扰着信托公司。自2018年以来,信托公司在业务转型上有多方向的探索,从非标融资类业务为主转型到目前标品信托业务、家族信托业务、服务信托业务等多赛道并举的业态。目前行业仍处于调整期,各家信托公司因为自身的资源禀赋、专业能力的不同,在转型的方向上存在差异。信托行业的转型尚未看到胜利的曙光,前路依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1)业务转型继续深化

在持续收紧的监管政策及外部不确定性或将加剧的环境下,短期来看,伴随着集合资金信托、融资类信托的持续压降,投资类业务逐渐占据主流将是大势所趋,而投资类信托规模稳步上升的态势,或将一定程度上对冲通道类业务压降。从长期来看,信托公司的转型发展正进入攻关期,该时期主要业务调整方向或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积极开展证券投资信托业务,向投资类信托转型,更好地响应监管导向与市场需求,逐步解决融资类业务潜在的“刚性兑付”问题;

其二,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提高业务价值,并有效盘活存量资产、降低融资成本、拉长融资期限,从而在经济内循环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三,拓展财富管理业务,加快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借助其牌照优势与完善的产品矩阵,优化资产配置并强化投研能力,实现收益回报率的不断提升。

(2)公司治理规范完善

根据银保监会官网信息显示,2021年,各银保监局对信托公司开出了34张罚单,18家信托公司以及37人次受到处罚,全年共计罚款7071万元。少数信托公司违规经营问题再次引起投资者的高度关注,究其原因,跟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治理功能缺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因素之一。我们认为,在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下,未来信托公司的经营将会更加规范化,在公司治理方面可能会做如下调整:一方面,会改善股权结构,有选择地引进战略投资者,强化中小股东参与决策机制和引入外部监督机制,构建合理的信托公司股权制衡机制;另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决策机制,建设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规范的业务操作制度,恪守合规底线。

(3)部门及人员精简化

2021年10月,银保监会下发《整顿信托公司异地部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总体来看,大部分信托公司在该征求意见稿下都比较难受,即便是注册在北京、管理总部在北京、央企出身的信托公司,要完全满足其中的监管规则,也并非易事。另外,对依托异地财富团队在全国募集资金的信托公司,近几年快速发展,注册地不在北京上海、但管理总部却在北京上海的信托公司,影响会更显著一些。因此,我们认为,伴随着信托公司异地部门大整顿同步而至的,可能是大批信托从业人员“迁徙”和转行,信托业务团队的精简化,以及存量客户和市场份额的再分配。

(4)风险处置市场化

近几年信托项目风险呈现新的特点,通道类、融资类业务规模增长过快、过猛,尤其以房地产为主要资金投向的融资类信托发展迅速。随着严监管政策的持续,融资类信托受到抑制,融资方的融资渠道收紧,信用风险凸显,产品按期兑付压力增大,仅2021年,共计披露风险项目282款,涉及金额达1495.18亿元。在经济增长放缓和监管收紧的驱动之下,叠加房地产企业去杠杆降负债,预计信托项目风险规模大概率维持高位,防范化解风险项目的压力依然较大。因此,我们认为,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未来信托公司在风险处置方面除了传统方式外,通过市场化形式化解风险,与信托业保障基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合作也是一种重要选择。

3、集合信托市场发行预测

(1)行业下行压力仍在,但2022年有望探底

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季度末,信托资产继2季度首次出现规模回升后继续小幅回落,规模变化趋向平稳,维持在20万亿元。而自2020年2季度开始,信托公司已是连续接到监管的融资类业务规模的压降要求,其目的是要将传统非标业务压降到低位。而融资类业务的规模压降是一项长期工作安排,预计2022年大概率将会持续;通道业务的清理工作接近尾声,但规范通道业务展业是持久战。因此,我们认为行业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但从业务类别来看,行业整体业务结构正在逐步优化,投资类信托规模占比持续上升,整个行业资产管理规模有望在2022年探底。

(2)从产品类别来看

标品业务有待市场检验。今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在行业转型大势下,逐步收缩非标资产,拓宽标品业务成为多数信托公司发力的重点,标品信托产品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递增。尽管当前信托公司在标品信托展业方面还处于经验不足的阶段,产品创新以及投资者认可度两大难点还有待突破,但这种增长趋势已在加速推进。预计今年标品信托的增长量同比去年将增加40%左右,在集合信托产品的比重将增加到60%以上。在产品类型上来看,TOF/FOF依旧是标品中的重要类型,预计今年增幅达30%以上。

非标产品继续压缩。在监管部门持续压降融资类信托的政策基调下,融资类信托规模自2020年3季度以来快速回落。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季度末,融资类信托规模为3.86万亿元,较年初4.45万亿元压降近万亿元。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初,信托公司再收监管层对融资类信托业务压降“指标”,要求将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继续压降20%。因此,基于防控风险及促进行业长久稳健发展的考虑,融资类信托业务的压降将会继续推进,我们预计2022年的压降规模将近万亿元。

服务信托崛起。服务信托作为监管层鼓励的业务模式,目前发展场景不断丰富。截至2021年末,全国累计慈善信托备案财产规模近40亿元;截至2021年9月末,家族信托存续规模约为3100亿元,连续6个季度上升,较2020年末2051.55亿元增长51.11%;资产支持票据业务实现较快增长,每月新增资产支持票据业务规模较上年度平均值增长近100亿元;保险金信托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1年新增保险金信托规模较上年增长一倍多。另外,以服务信托模式参与涉众型预付资金管理、碳排放权流转、养老服务领域均有创新案例。因此,我们认为,伴随我国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持续提高,加之在行业回归本源、加快转型等多重因素下,2022年服务信托的发展将进入快速道。

(3)集合信托产品收益走势预测

今年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在压降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持续推进下,非标类信托产品供给会降低。我们认为,2022年影响非标信托产品收益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信托风险尚在释放过程中。由于信托非标投资主要在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这两个领域的风险在稳步提升,随着这两个领域风险的稳步释放,信托的投资收益率也将继续下降。

信托的非标融资需求在减少。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传统的融资方式能够满足融资主体的需求,非标需求在下降,信托需求将持续萎缩。

标品信托发行加速,拉低整体收益水平。标品信托的增加已成行业共识,同时,非标产品的净值化改造也开始加速推进,净值化是集合信托产品的转型重要方向之一,或进一步影响产品的收益情况。

货币政策及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当前国内货币政策宽松,推动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下行。但随着美联储加速加息导致美元回流。外部压力将会有明显的增加,若国内经济复苏情况良好,下半年国内货币政策可能收紧,信托的投资收益或出现回升。

我们认为,非标产品的预期收益将稳中有降,但降幅有限。由于当前我国整体的货币政策方向是相对偏宽松,信托也不例外,预计非标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在2022年将是稳中向下趋势,但下降空间有限,预计全年非标产品收益率维持在7%附近。

标品信托将获更高长期收益。权益类资产配置时代已经全面来临,从全球资产收益情况统计来看,权益资产的长期回报率高于债权性资产,而大部分标品的投资品种正是以权益资产为主,叠加标品信托的流动性较好及底层资产的分散度强,因此,我们认为,投资于标品信托或将获得更高的潜在收益。

(5)主要类型产品发行预测

标品信托发展势头保持强劲。随着传统以非标债权为主的融资类业务开展受限以及持续的同业通道业务压降清零,信托公司不断提升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能力,完善标品信托投资体系,一方面加大与经过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间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加大主动投研能力,开发主动管理类TOF/FOF产品。我们认为,今年标品信托产品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增长幅度不低于30%。

房地产信托发行继续下滑。2021年,信托行业风险事件频发,房地产企业违约是“暴雷”重灾区。房地产信托全年违约规模达917.11亿元,占总违约规模比达61.34%。自从严控房地产企业三道红线,以及针对房企资金链监管以来,整个房地产市场可以用“风声鹤唳”来形容。在房地产企业一片暴雷声中,信托行业同样受到波及。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投向房地产业的资金信托余额为1.95万亿元,同比下降18.13%,房地产业信托占比降至12.42%。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下,监管部门对房地产行业的管控持续加码,融资条件也不断收紧,同时房地产企业违约事件频发,信托公司在房地产领域的资金投入将持续收紧。

我们认为,2022年房地产信托将延续下滑的趋势,预计2022年的下滑幅度在30%-40%之间。为适应监管要求,信托公司将持续压缩融资类信托规模,扩大投资类信托占比,股权投资类和永续债形式的地产项目大概率维持增长。

基础产业类信托发行或将保持较高水平。今年我国经济政策中心转移到稳增长,而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措施。在此背景下,信托资金将加大了对基础设施领域的开发力度。一方面,这种趋势将直接表现为基础产业类信托规模维持较高水平,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标品信托对城投、地方国企发行债券的投资力度持续加码。值得关注的是,基础产业信托业务模式有所转变,自2021年以来,从非标投资逐渐向标准化债券投资转变,大量项目投向转为上交所或银行间市场发行的标准化公募债或私募债,地方负债逐渐从隐性负债向显性负债转变。我们认为,未来股权投资或“股权+债权”投资方式将比较常见,基础产业投资基金、PPP投资基金及基础资产证券化类产品可能会有所增增加。

基于地方融资平台会受限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的约束,部分欠发达地区的融资主体信用状况仍值得关注。我们认为,考虑到地方城投平台对信托资金的巨大需求,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的收益下滑趋势将有所收敛。

家族信托预期加速发展。作为信托业务的“明珠”及信托业回归本源的重要形式,目前68家信托公司中有59家开展了家族信托业务,家族信托业务已迈向2.0时代。从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当前排名前十信托公司家族信托规模近3000亿元,头部效应显著。随着2021年我国人均GDP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达到1.25万美元,我国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持续提高,对家族信托的认识度逐步加深,加之行业回归本源、加快转型等多重因素影响,我们认为,2022年家族信托将迎来快速发展,家族信托体量预计增长30%以上。

3、其他资管市场预测

2022年的到来,意味着为期近4年的资管新规过渡期彻底终结,正式迈入资管新规元年,开启新的篇章。2022年作为资管新规元年,资管产品全面净值化的要求给的各资管机构都带来了不同的机遇或挑战,转型已成为各类资管机构“涅槃重生”的重要途径。

(1)银行理财:固收产品仍是主力军

2021年银行理财子公司已成主力军,截至2021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产品规模达28.5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4万亿元。产品类型方面,2021年仍以固收类产品为主,占比高达91.14%,以中低风险产品(70.74%)为主。收益方面,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最高,平均年化收益率达10.29%,其次是权益类产品(6.16%),固收类产品最低(4.46%)。

2022年银行理财仍将以固收类产品为主,但预期会渐进增配权益类资产。银行及子公司理财产品在布局固收类产品时,或将增加“固收 ”策略产品的比例;而对于权益类产品的布局虽有所增加,但步伐不会太大。关于特色主题类产品,如养老理财产品、ESG主题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将会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2)券商资管:公募化转型提速

2021年券商资管公募化大集合产品数量急剧增加。Wind数据显示,在2021年完成公募化改造的大集合产品有96只,较2020年增加159.46%。我国券商资管的起步相对较晚,但优秀的财富服务能力和投研能力是其“加分项”。从产品业绩来看,据私募排排网统计,券商资管产品八大策略产品中,事件驱动策略产品平均收益最高(13.58%),其次是管理期货策略(7.70%),最低的是相对价值策略(4.32%),首尾业绩分化明显。

2022年将延续公募化转型的趋势,在以固收类资产配置为主的同时增配权益资产,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布局混合类产品。我们认为,券商资管行业将会涌现越来越多的特色化券商资管产品和公募化改造产品,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3)公募基金:权益类资产是机遇所在

2021年公募基金规模持续攀升,但全年净利润较2020年有较大幅度下滑。Wind数据显示,中国公募基金2021年全年累计盈利7265亿元,较2020年下滑63.73%,股票类基金是盈利主力军。从收益情况来看,2021年多数类型基金均获得正收益,其中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表现最优,年涨幅分别为8.69%和7.76%,而吊车尾的是QDII基金和货币基金,年涨幅分别为2.99%和2.21%。

2022年公募基金市场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在房地产市场低迷,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非标产品投资收紧,刚性兑付被打破的背景下,未来居民财富向权益市场转移是大势所趋。公募基金将延续其优秀的资产配置能力,持续布局权益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货币宽松周期正在开启,将提高我国股市的整体回报率,2022年将是增配公募基金产品的好时机。

(4)私募基金:2022年增速或将放缓

2021年私募基金规模维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增幅超60%。根据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续规模6.12万亿,同比增长62.3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续规模10.51万亿,同比增长11.10%。清科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热度明显回升,投资案例数为12327起,同比增加63.1%,投资总金额达14228.70亿元,同比上升60.4%,创历史新高。从产品收益来看,2021年私募证券基金八大策略平均收益率为12.29%,实现正收益的基金占比超七成,其中以定增策略为核心的事件驱动策略强势领先(21.95%),组合基金策略吊车尾(7.94%)。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或延续增长态势,但增速放缓。2022年宏观经济预期增长放缓,而市场或将呈现业绩下行叠加政策编辑宽松的组合下股市演绎的结构性行情,私募证券基金从中寻到机会。同时,纵观全行业的景气变化,新能源产业链、电动与智能汽车产业链、军工、基建产业和消费修复都是2022年可以关注的重要投资方向。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或维持快速发展。眼下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地产的投资属性显著下降,非标资产的投资规模缩水,国内居民对金融资产,特别是权益类资产的配置需求不断增加。随着财富管理市场的扩容,私募股权投资将获得快速发展。2022年国内股权投资市场或持续聚焦于IT、生物健康和医疗健康、企业服务、科技(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硬件)、绿色经济等热门行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