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岸稻浪翻滚,千山下南果飘香。此时,地处辽东半岛中心地带的钢都鞍山,迎来了一年中最为丰腴的季节。

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是新时代主旋律,是鞍山振兴发展伟大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鞍山市始终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全力调整结构,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大格局中,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转变,老工业基地正在走上高质量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之路。

解放思想先行 规划“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何为“预”?在新时代浪潮中又如何“预”?对此,鞍山有着独到的见解与运筹,并迅速进行了精确定位和有效行动。

“短板在哪里、优势在哪里、新动能在哪里”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成为鞍山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的重要切入点。从去年10月份开始的这场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共形成51个高质量调研成果,找出短板问题995个。暴露问题不可耻,解决问题最重要。近年来,鞍山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发现问题的能力、正视问题的勇气、解决问题的担当,均得到了不断增强,这都要得益于对这一理念的恪守与执行。鞍山市委对照“四个短板”,组织进行认真梳理:在营商环境方面,不讲诚信的问题比较突出,“办事难”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存在政务服务质量不高、工作效率低、招商后续服务跟不上、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在经济结构方面,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转型升级步伐亟待加快,钢铁、菱镁、装备制造等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超过75%,新兴产业集群项目占项目总数不足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不足15%,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在推进改革方面,体制机制不活,创新发展不足,国有企业推进混改力度不大,进度不快;部分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粗放,缺乏有效的服务和引导;在对外开放方面,外贸依存度在10%左右,利用外资规模小、金额少,各类产业普遍缺少具有强力牵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整体水平“散、低、小”,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在思想观念方面,有些干部思想观念跟不上新时代,存在路径依赖、惯性思维,导致有优势不得发挥、有机遇不会把握、有政策利用不好,不作为、慢作为问题,沾事怕出事、干事怕惹事的心态不同程度存在。不遮掩,不护短,以问题为导向,让全市上下进一步深化了对市情的认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理清了发展思路。

知弱而图强,在谋划鞍山改革发展上下功夫;知难而愈进,在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上下功夫;知新而速为,在激发全市上下创新活力上下功夫。鞍山坚持以民立市、以企兴市、依法治市,结合国际国内环境、产业发展策略的变化,考量在全国和全省的发展战略地位,最终科学确定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布局和思路:把鞍山打造成为东北振兴的隆起点,技术和人才的集聚地,钢铁、菱镁、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隆起带,北方重要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

内与外,上和下,历史、现实、未来,鞍山以多维度的思路和举措,绘就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美好愿景,树起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风向标,形成了能够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着眼于高新技术发展,推动鞍山实现传统工业化城市转型升级的“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得到全力推进。

其中,“一翼”,是大力发展钢铁、菱镁、装备制造产业;另“一翼”,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同时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一体化”,是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四个产业互融互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更好带动“吃住行购娱”等消费产业,形成各市场主体利益互沾,四个产业以及“吃住行购娱”相互促进的城市融合经济体发展。目标是经过五到十年,打造五个千亿以上产值的经济体,即形成钢铁、菱镁、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城市融合经济体“五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彻底改变鞍山的经济结构。

“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使鞍山从魁梧的钢铁巨人化身为破浪乘风之鲲鹏,五大产业齐飞并进。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推动振兴发展驶入快车道,市场主体进一步活跃,社会稳定和谐的局面正在形成,鞍山正在重拾信心、焕发出新的活力。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8%,税收收入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五业并举 实现工业内部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70年前,鞍山可以创造“高粱地”产钢铁的奇迹,70年后的今天,鞍山同样也能够在新时代获得涅槃!这是鞍山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的誓言,这是9252平方公里钢都大地上牢记使命的践行,是鞍山360万人民的美好憧憬。

围绕沈阳经济区建设,立足发挥地区产业优势,鞍山市迅速搭建起支撑发展的四梁八柱,钢铁、菱镁、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城市融合经济体“五业并举”得到大力推进。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鞍山市还积极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正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全力打通西柳市场通欧通道,参与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和中国—中东欧“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鞍山港、德邻陆港二期、西柳国际物流园和龙基物流园建设,为有效整合资源、调整经济结构、形成新的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提供了不竭动力。

目前,鞍山全市钢铁产业已形成以鞍钢为龙头,以地方企业为辅助,集采选、焦化、烧结、冶炼、轧制及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工业体系,可生产700多个品种、60000多个规格的产品。其中,鞍钢集团钢产量位列国际第七、国内第四;后英集团作为鞍山地区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从2007年开始长期居辽宁省县域经济民营企业纳税第一大户;宝得钢铁有限公司是东北地区生产H型钢的领军企业;辽宁紫竹集团成为世界能够生产Z型钢板桩的少数企业之一。

在菱镁产业方面,鞍山目前已形成以镁耐火、镁建材、镁化工为核心的庞大产业集群,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建材、化工、电子、航空、航天和农牧业等领域,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今年上半年,全市菱镁行业实现总产值115.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1.8%。

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鞍山市主动引导智能制造企业与沈阳国际软件园开展对接,共同培育科技创新主体,装备制造产业正向成套化、特色化迈进。紧紧抓住正华集团参与海城石油机械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机遇,推动新集团在石油装备制造、工程服务、能源开发等领域不断做大做强,全力打造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全市共有装备制造规上企业190余家,产业规模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主导产品包括冶金矿山装备、输变电装备、特种工程机械及车辆、通用机械、节能环保装备、汽车零部件6大板块,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5户。

高新技术是产业转型的发力引擎,正是基于此,以“大创新、大服务、大平台、大产业” 的理念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鞍山市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提升的助推器。大力发展“院士经济”和“研究院经济”,鼓励支持高新技术研发团队参与重点产业创新发展。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目前,全市研发机构达到491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143家。建成院士工作站21个,拥有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挂牌高新技术企业13家,七彩化学、亚世光电更成为2018年以来全省仅有的两家主板新上市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力打造城市融合经济体方面,鞍山市首创了“四产融合”一体化理念,其追求乘法效应,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综合效益正在显现。仅今年以来,就成功举办了千山梨花节、国际篮球比赛、全国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理查德?克莱德曼鞍山音乐会、全国游泳锦标赛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和体育赛事,上半年旅游综合收入实现256亿元,增加16.4%;餐饮业营业额增长8.6%,住宿业增长7.9%,文化娱乐业总收入增长20%,接待国内外游客增长16.2%;夜市日高峰客流量达到2.5万人次。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四产融合”一体化让鞍山这座一直吃“钢铁饭”的城市,品尝到了文化、旅游、体育、健康所带来的另一种甜蜜味道。

出新招实招 推动融合 打造东北振兴隆起点

“四产融合”一体化中的“融合”并非鞍山一时一业之举。天下胜,是故合力。炼钢需要熔合,发展需要融合,深谙炼钢之道的鞍山,早已经将“融合”的基因注入到了打造东北振兴隆起点的方方面面。

以鞍山鞍钢“双鞍”融合为例,在牢固树立“服务、共赢、环保”理念的基础上,鞍山市充分发挥鞍钢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对人才的吸引力,全力推动“双鞍”实现融情、融景、融人、融智、融业、融市,即从感情上、愿景上、人才上、智能化上、产业发展及市场开拓上全面融合。

为此,鞍山市不断加强双方理念互通,全力以赴服务鞍钢发展,以“店小二”精神支持鞍钢持续构建全球范围内钢铁产业综合竞争优势,提供全生产链条优质服务。鞍山市还专门成立了高层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四级联络体系和人才流动机制,为鞍钢集团提供定制化项目管家服务。

同时,为加强产业相融,鞍山市与鞍钢共同打造了“家鞍山”工程,合作成立了外贸集团,持续建设六大产业园,形成“双鞍”融合框架协议,重点开展25项具体合作、推动谋划43个重大项目,并积极推进鞍钢、福鞍等企业与沈阳华晨宝马、沈飞等合作,与沈阳市共建汽车文化产业园。近期,由鞍钢众元产业公司和鞍山立山区携手推进的鞍钢废钢处理加工项目举行了竣工投产仪式,项目达产后,预计一期项目年处理能力50万吨,实现收入12亿元,利税2000余万元。此外,“双鞍”还联合举办了“第十四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鞍山地方钢铁相关企业与鞍钢合作更加密切,实现了“双鞍”共赢。

加速引才聚才 营造“磁石效应”促振兴

人才是第一资源,这早已是当下的共识。所谓“济济多士,文王以宁”,特别是对于处于振兴发展关键期的鞍山来说,“智”力尤为重要。

为了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让人才引进来、留得住,鞍山市持续开展“院士鞍山行”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院士等尖端人才来鞍开展联合攻关、成果转化、技术咨询等活动,先后有39名院士、200多个专家团队来鞍为经济发展把脉问诊,新签约合作项目10个。

鞍山市还积极推动鞍山职教城与各工业园区以及鞍钢等大型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和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以此打造立足鞍山、辐射东北的蓝领人才基地。

举全市之力,鞍山市先后出台人才新政36条,并建设了人才产业园,实施了“钢都英才卡”“金信钢都英才贷”“人才贷”等优惠政策,持续开展“全球鞍山人”、高端人才沙龙、鞍山籍医学专家联盟、“钢都学子看家乡”等系列活动,筑起了引才聚才的“黄金台”,吸引了众多“走出去”人才回来投资、回来创业、回报家乡。2018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57人,国外“高精尖”人才15人;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37个。

负责担当干事 转变作风凝聚强大力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话虽朴素,却字字在理。鞍山市深刻认识到,没有良好的作风建设,经济社会这列火车的车头就会出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平稳发展。

为此,鞍山市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坚持以事为轴心,转起来、干起来、忙起来,负责任、敢担当、能干事,在全市机关组织了3批共计263件“优秀工作作品展”,推动广大干部强化作品意识,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干,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因为难做所以做,用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

鞍山市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清醒认识肩负的职责,面对困难挑战不抱怨、不牢骚、不懈怠,心不乱、神不散,把全部精力放到谋发展、抓落实上。针对推脱责任不愿作为、效率低下没有作为、弄虚作假胡乱作为,鞍山市进行了严肃的追责问责。2019年上半年,共排查出案例24起、33人,给予纪律处分20人、诫勉以下处理13人。

同时,鞍山市还为敢闯敢试的干部撑腰鼓劲,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出台了《关于在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考核识别和选拔任用干部的若干规定》,开展了学雷锋、学郭明义、学毛丰美活动,做出向立山区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刘娟同志学习的决定,鼓励干部主动投身“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的落地落实上,在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上担当尽责。

在发展中,鞍山市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决策要稳、行动要快,定了就要办,办就办好,不能唱反调、打折扣、搞变通,要切实抓好相关战略的落实,并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力量拧成一股绳,投入到战略的执行中,形成强大发展经济的向心力,画出社会和谐的同心圆。

强化群众工作 为振兴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线,群众工作的本质在于服务。鞍山市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新时代群众工作体制机制。

鞍山市先后将12345政府热线、市长信箱等渠道整合,建成全市统一的集举报投诉、政策咨询、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民生问题大数据平台和政务便民服务平台,统一受理群众的各种诉求和需求,形成民生“问题池”,在为民服务中寻找差距和不足,在解决问题中践行初心和使命。

“拨拨就灵”平台架起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有效化解了大量不稳定因素和可能引发信访的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社会矛盾和风险隐患的发生,有力推动了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8890平台于今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行,截至8月底共受理案件26.11万件,有效24.24万件,已解决群众诉求21.12万件,群众满意率85.95%,办结优秀率达92.92%。

民齐者强。如今,鞍山市上下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开启了高质量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征程,必将勇往直前,必将战无不胜!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