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南小区是沈阳和平区南湖街道文安路社区比较典型的老旧小区,472户居民中,285户是出租房住户,流动人口(在沈务工人员)占比达60%,环境差、管理难。6月末开始,在胡静琴书记工作室的强力推动下,党组织在创城中发挥了重要堡垒作用,体南小区整治工作启动不到一个月,该小区就被和平区委列为“创城”标准化小区。8月6日下午,本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现在的体南小区整洁幽静。李浩摄

从百姓不满意的地方做起

记者一进入体南小区的院儿,整洁、清爽迎面而来:右手边伫立着崭新的红色微型消防站,左手边是小花坛和宠物拾便箱,两侧的墙壁绘有各式各样的温馨墙画,地面没有一丁点儿垃圾,自行车和机动车都有序地停放在施划好的车位内。仔细一闻,空气中还弥漫着花的芬芳,沁人心脾。

禹师傅坐在路边的长椅上翻看着手机,他是临街一家饭店的大厨,两餐之间到院子里休息一会儿。“上个月我还不爱来呢,又脏又乱。这几天,天天来这儿,忙了一晌午,到这么优美的小院坐一会儿,解乏。”

以前的环境有多差?体南小区内5栋居民楼共有31家饭店,还有7个大门敞开着。记者在小区活动室看到了整治之前的图片:饭店后厨垃圾外溢,车辆乱停乱放,路面坑坑洼洼,小区“四通八达”。

“我们的老旧小区虽说都自治了,但是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居民对改善现有环境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我们坚持从解决问题入手,通过召开小区党支部会议等多种形式,最广泛地搜集民意,通过民主决策,从改造百姓最不满意的地方入手。”胡静琴书记工作室负责人、文安路社区党委书记胡静琴对记者说。

从6月末开始,胡静琴带领社区干部集中清理出楼道垃圾近30车;区政府职能多部门全面进入小区:城管局改造园区内的“丘陵路”,房产局对楼道进行维修粉饰,并及时签约保障型物业,消防部门送微型消防站……

党组织凝聚各方力量

今年,和平区为770个老旧小区引进保障型物业。文安路社区曾在全市率先扛起小区自治大旗。是继续保持小区自治模式,还是引进保障型物业?胡静琴书记工作室经过广泛调研后,召开小区党支部会议,征求党员意见,发动群众,最终达成共识,将保障型物业引进小区。

胡静琴说:“我曾一度担心,但一个月来体南小区改变的现实深深教育了我们,保障型物业进入以后,从各小区封门、清理环境、划停车位线、建花园围栏、建草坪木围栏、设立文明养犬箱,特别是针对不同群体需求与居民进行沟通协商,以求得共识。小区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专业的物业公司来保障”。

保障型物业进来后,胡静琴书记工作室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不做旁观者,对保障型物业扶上马送一程,发动各级党组织一如既往地支持保障型物业深入老旧小区“腹部”进行治理,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目前,体南小区按照和平区委、区政府提出的“1+1+1协商治理模式”(社区党委+业主委员会+保障型物业)的大党委体系架构,可持续推进创城工作,打造成标准化样板工程,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打造家文化 “进小区就是家”

年近古稀的佟志军已经在小区里居住了20多年,看着院子里的“脏乱差”,本来动了搬家的念头,现在小区干净优美的环境让她彻底断了搬家的想法。

胡静琴书记工作室以推进创城工作为契机在体南小区共育文明社区文化,投入大量精力对老旧楼体进行了美化,大型墙体画突出“建设文明和谐的社区,邻里互助互爱”主题,引导居民形成共同的家园文化。“小区既有老市民又有新市民,既有老住户又有新租户,他们的需求各自不相同,文化基础和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在推进创城工作中,我们按照‘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在共同家园的旗帜下形成一致的小区文化。”胡静琴说。

“以前推开自家房门才是家,现在推开小区大门那一刻,就到家了。”佟志军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