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急于心切,这样的心态将会有得有失。但是在投资领域,也就是常说的理财第一步,我们都忽略了一项致命的要素: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只有首先确定了你可以承受多大的风险,才可能找到适合你的投资类型,才可能真正意义上地接受投资。记住,风险承受力是会不断增加的。

我们常常听于内心,这样的心态将会背离事实。试问一句:你的主观意愿和实际能承担的风险统一吗?比如,一个爱冒险的80岁老头儿把自己每月赖以生存的退休金全部投入股市,一个28岁的保守小伙彻底留存于银行存款。

那么这篇文章,我就为即将踏入投资领域的人群,做一个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在衡量客观风险承受能力的权重,我们可以遵循4-3-2-1的原则!

衡量因素一:收入能力

在衡量客观风险承受能力的体系中,收入的权重占40%。

一个80岁、拥有亿元资产,每年靠利息就能获得百万收入的人,他可以投资于高风险资产的比例远远高于一个每月结余不多的20岁小伙子。

衡量收入能力,一个常用的工具是结余比率,即盈余/收入。手头有充分的结余,你可以拿来储蓄再投资的钱就更多;你能够承受投资失败的能力也就越强。结余率超过30%,说明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和控制支出的能力较好。

除了收入高低,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收入的稳定性:假如你是通过利息的方式获得了1万元,这1万元的稳定性就比较强,对应的风险就较低;假如你处在一个周期性行业,收入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波动剧烈,那么最好为收入低谷早做准备。

衡量收入稳定性还有一个指标,叫做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比。这个比率越低,你的收入越稳定。同样月收入1万元的两个人,如果一个人的收入全部来自于工资,而另一人的一半来自于工资、一半来自于房租收入,那么,后者承受风险的能力就强一些。因为他即使没有了工资收入,还有其他的收入来源。

衡量因素二:家庭状况

在衡量客观风险承受能力的体系中,家庭状况的权重为30%。

如果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并且老人没有让你成为富二代的能力,小孩也没有一出生就继承大笔遗产,那么家庭日常开支中为老人、小孩准备的应急准备金支出就有可能要增加,而你生活压力也会增大,此时风险承受能力相比单身时(没有赡养和抚养顾虑的时候)会降低。

另一方面,有了家庭后,衡量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时,就会将你的家庭也考虑进去。总之,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将以家庭为单位。

通常来说,个人/家庭的承受能力由高到低分别是:单身>双薪无子女>双薪有子女>单薪有子女>单薪需要抚养子女和老人。目前的你,属于哪一个生命周期呢?

衡量因素三:年龄

在衡量客观风险承受能力的体系中,年龄权重占20%。

正常状况下,年龄越高风险承受能力越低。这是因为年轻人拥有一种叫“人力资本”的东西。而年龄同样也要结合收入能力和家庭周期。所以在30-40岁,可以算得上是风险承受力最高的年龄层。考虑到工资收入的成长性,拥有人力资本相当于拥有了大量的债券类资产,因此才有了那个著名的“年龄—债券”资产配置法。

我们从逆向角度思考,年轻人能够承受较大的风险是因为当他们在短期内遇到账面亏损时,可以有较长的时间去弥补损失。

衡量因素四:性别

在衡量客观风险承受能力的体系中,性别权重占10%。

在过去,女性被认为风险承受能力更低。这是因为她们往往:1.工资整体水平相对男性较低;2.承担着生育,以及大部分时间照顾孩子的责任;3.寿命预期更长。数据显示,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为74.8岁,而男性则为71.3岁。这意味着女性要比男性多准备至少3.5年的养老金和应对疾病及意外事件的开支。

有趣的是,在实际的投资中,女性确实比男性表现得更谨慎,证明她们对自己的客观风险承受能力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当然,随着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男性的差别越来越小,性别在风险承受能力中占的比重也将会越来越低。

“4-3-2-1”这就是衡量一个即将步入投资领域的人群,预估的风险承受能力。当然,我们还需要考量这些因素存在的不可抗力影响。比如人力资本会面临地理位置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你所拥有工作技能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在哪个地方生活,因此,你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无法避免地受到所在地的经济、政治环境左右。

当你准备就绪涉入投资领域后,你的风险承受力也会随着你对投资渠道的开拓,对风险损失的经历,对资产配置的认知,点点滴滴的积累而增加,也正是这些经历在慢慢影响着你对投资的看法。

最后我还是老生常谈: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准备做提前,风险好控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