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买理财第一眼是冲着所谓的“预期收益率”去的?

银行理财有所谓的“业绩比较基准”,通常是直接给出具体收益率,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

你有见过基金产品给出业绩比较基准的具体数字么?

没有吧。第一,这违反规定,基金业协会不允许;第二,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无法量化”。

上一次我们说了以后保本型银行理财会越来越少,今天我们来说说,为什么银行理财预期收益“虚高”,而债券基金的比较基准是“没用”的。

一、预期年化收益率怎么理解?

这是某家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的宣传,依然是预期年化收益率型的理财产品。

比方说上面的182天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率4.45%,实际上如果投资者购买这款产品,182天后,在一般情况下能得到的收益率是2.225%(=4.45%×182÷365)。

首先,这里的收益率是“预期”的。预期,相当于给你一个基准。

在前几年银行理财“资金池”运作并且几乎是完全刚兑的背景下,老百姓被培养出了看预期收益的这种习惯。觉得有所谓预期收益率的产品,最后这个收益率几乎都是能给到的,但也不会多给,类似存个“定期”。有些产品或许会有超额业绩分成,有些产品即使做出了超额业绩,可能也不会分给投资者。

其次,这里的收益率是“年化”的。这里是“年化收益率”,如果产品期限不足一年,需要用产品期限/365天折算。另一种是“预期收益率”或者直接叫“业绩比较基准”,可以理解为持有期的收益率。

二、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率”是怎么来的?

我们在说为什么银行理财预期收益虚高之前,首先要知道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率”是怎么来的。

是通过测算出来的。具体怎么测算出来的呢?

可以理解成,这是投资经理在使用了所谓固定收益的久期策略、杠杆策略、票息策略、骑乘策略等一系列策略,计算好债券资产、同业资产和非标资产配比之后,能得到的在市场中性环境下的收益率了。为了使文章通俗已读,具体算法我在此不进行赘述了。

可以说投资经理已经根据自己能预测到的情况,做出了详尽分析,进行了细致的考虑和推演。

我们需要注意,银行理财所谓的预期收益率,是模拟运作后的收益率。

通常,银行理财募集期较短,假设在没有“大行情”的情况下,市场状况不会有太多变化。银行通过对目前市场状况下,买入收益率、久期、杠杆率等指标进行加权估计后的收益率,贴近目前的市场状况。

你可以理解成,银行在给你一个“锚”,你拿到所谓的预期收益率,心里差不多就满足了。并且这个“锚”,是个具体的数啊!实实在在,所谓的看得到。

三、银行理财预期收益“虚高”

为什么说银行理财目前的预期收益率虚高呢?原因主要有两点:

1、这是“努力后”的收益率

目前,处于流动性宽松,债券收益率已经处在低位的环境。以票息收入和资本利得收入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在资产配置方面压力较大。我们可以理解成,能买到的资产价格都比较高了,上涨幅度有限。因为不同于股票,债券是一种价格“上有顶”的资产,不太可能价格无限制上涨。

前面提到,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估测方式是在考虑了诸多策略,排除市场极端情况后得出的大致收益率。

也就是说,投资经理会为我们去努力实现这个收益率目标。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率在给投资人心理预期,同时也是在给自己一个比较基准。

2、同僚压力

2020年,是银行理财子公司完整运作的元年。

目前,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来说,首要任务是管理规模增长。

对于老百姓来说,固收类理财产品,特别是预期收益型的,粗略一看差别不大,当然是同等类型银行下哪个收益高买哪个,客户粘性不会太强。

对于老百姓来说,无非就是到马路对面再开一张银行卡罢了。对于银行来说,是损失了管理规模。目前银行理财对新增管理规模的“渴求”是较为迫切的,没有规模,何来收入。

因此,银行之间只好维持接近的报价,一般来说不会主动降低(太多)收益率。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想要做到这么高的收益率是相当困难的,只是大家都不愿意做第一个降价的“人”,在强撑罢了。

于是,很多银行理财发长期限定开,比如1年定开、2年定开甚至更长,不仅能报出更高的预期收益,还能将规模锁定更长时间,但这其实只是在延长审判时间。

四、债券基金比较基准“没用”

1、债基业绩基准是什么?

债券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一般是什么?通过筛选纯债类基金,我在债券基金中,统计出债券基金的业绩基准共有330种之多,例如以下几种。

①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

②中证综合债券指数收益率

③中债综合指数(总财富)收益率*90% 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税后)*10%

④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税后) 1.2%

⑤三年定期存款利率(税后) 1.5%

⑥固定业绩基准3.0%

普通个人投资者看到这个,问题就来了,①、②、③都是啥?④和⑤比较熟悉,⑥最简单粗暴。

简单来说,①、②、③使用的是某种债券指数作为业绩基准,类似股票也有相应的指数一样。我们无法预测未来,因此也无法预测指数涨跌。

④和⑤我们就比较熟悉了,能够量化,定期存款利率就是银行的挂牌价,是央行规定的,至少不会频繁变动。我们在关注以这种业绩基准的基金时,心里可要算算好。

⑥最清晰了,固定不变值,与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类似。但是,在打破刚兑的大背景下,不管是银行理财还是债券基金,都无法保证能做到业绩基准的收益率。而在不少个人投资者心中,业绩基准就是标杆。没做到,就是“亏”。

然而,使用中债指数 / 中证指数收益率作为业绩基准,或者业绩基准一部分的债券基金,占到了总数的87.24%。这意味着接近9成的纯债基金的业绩基准是无法在发行时量化的,个人投资者可能也不理解这个业绩基准是什么意思。

另一个问题是,正因为接近90%的债券基金是以某债券指数或者包含某债券指数作为业绩基准发,因此在发行时无法对其进行估测。对比股票型基金想想就明白了,是一个道理,没有股票型基金能给出所谓的业绩基准。

2、基金是做相对收益的

这就决定了基金是做相对收益的。

基准定的好,跑赢不算难,“散户”也不懂。

扎心吗?

做相对收益,意味着基金经理很大一部分精力或许会放在跑赢其他基金经理业绩上面,争取涨比别人涨的多,跌比别人跌的少。这样的话容易受到个人投资者更多关注,例如我们看到基金在宣传时就特别喜欢说排名在1/XX名,并且这个排名选择起来也很有讲究。这个问题可以看我写的这篇文章,《如何避免落入基金宣传的那些坑?——教你如何机智地避免踩坑》。

也有一部分基金在宣传时,会宣传自己跑赢了业绩基准。那么首先要看这只基金的业绩基准是什么,并且基金的业绩基准和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率可不一样。

假如说是以某债券指数作为业绩基准的,我们前面提到,发行时是无法预测的。

以中债-综合指数为例,它隶属于中债总指数族,该指数成分券包含除资产支持证券、美元债券、可转债以外剩余的所有公开发行且上市流通的债券,是一个反映境内人民币债券市场价格走势情况的宽基指数,是中债指数应用最广泛指数之一。以中债估值为参考(价格偏离度参数为0.1%),优先选取合理的最优双边报价中间价,若无则取合理的银行间市场加权平均结算价或交易所市场收盘价,再无则直接采用中债估值价格。

中债-综合指数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综合指数,类似股票的上证指数。在101.63万亿的债券市场中,利率债 同业存单 地方政府债总量为98.5万亿,占绝大多数。而同评级、同久期下,信用债的收益率更高,信用债占比仅3%。

对于债券组合来说,可以通过资质下沉、加杠杆等方式增厚收益。除了纯利率债基金外,多数债券基金还是会投资信用债的,因此跑赢基准是很有希望的。

筛选已经成立满一年的纯债基金,共有1040只。其中,651只跑赢对应业绩基准,占比达到62.6%。

3、管基金要比管理财难

开放式基金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是保证流动性。

预期收益型理财,一般来说是有预设期限的,比如182天,但开放式基金面临每日的申购赎回。遇到大额赎回需要变卖资产倒腾流动性,遇到大额申购又可能没办法及时匹配相应资产。

因此,从管理难度上来说,是要大于预期收益型银行理财的。基金经理会牺牲一部分收益,以满足流动性的需求。

另一方面,监管对于开放式债基的比例要求,要比银行理财多。《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和《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对债券基金有复杂繁多的比例要求,因此也牺牲了一部分收益较高的资产,为的还是保证债券基金的流动性。

其他诸如基金公司风格,基金经理个人因素等原因也会影响到债券基金收益率。

总结一下,银行理财预期收益“虚高”,因为这是“努力后”的收益率,已经施加了人的因素。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率在给投资人心理预期,同时也是在给自己一个比较基准,往往会被理解成是一个绝对值。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型产品数量会下降,预期收益率也会下降,这不仅和市场环境有关,也与资管新规的净值化改造要求有关。

债券基金比较基准是“没用”的。首先,由于多数纯债基金以某债券指数作为收益率,因此它无法被预测。换句话说,这个收益率就没办法报出来。其次,基金是做相对收益的。同类排名要比做收益更重要,当然排名和收益是同向关系。最后,管基金要比管理财难,因此基金经理会牺牲一部分收益,以满足流动性的需求也可能导致债券基金跑不赢银行理财,甚至跑不赢业绩基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