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调侃,债券市场不讲“武德”。4月以来的下跌行情刚有所缓和,又遇上信用债违约风波,手里的债基连续迎来两记重拳。

不少低风险投资者,特别是不满足货币基金低收益而转投债基的小伙伴,更是全程一头雾水、不知所措。那么,在债基下跌时我们该如何正确辨识、分析,又应该采取何种有效应对之策?

债基为什么会下跌?

目前债基主要采取净值化运作,即债券净值跟随底层债券资产价格的波动而变化,如果债券价格下跌,那么债基净值也会跟着下跌。

通常来说,导致债券价格下跌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利率风险,另一个是信用风险。举例来看:

利率风险

假设A公司发行了一只面值100元,票面利率为4%,期限为5年的债券;两年后,公司由于资金紧张,又发行了一只面值100元,票面利率为5%,期限为3年的债券。

此时对于投资人而言,两只债券剩余到期期限都是3年,但旧债券票面利率只有4%、而新债券票面利率有5%,若两只债券以同样的价格在市场售卖,那么大家肯定会卖掉旧债券去买新债券,这时旧债券就需要降价才能有人愿意去买。

对于持有旧债券的投资人而言,就需要承担因利率上升(从4%到5%)导致旧债券价格下降的风险。

信用风险

假设A公司发行了一只面值100元,票面利率为3%,期限为1年的债券;理论上债券到期后投资人就可以拿回100元本金和3元利息,共计103元。

但由于公司经营不善或主观不准备还钱,那么投资人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就会在市场上低价售卖所持有的债券,此时债券的价格将取决于假如公司破产清算后债券所对应的资产价值。投资人则要承担因债券违约导致的债券价格下跌的风险。

上面两个案例,分别对应了4月以来债市下跌和近期信用债违约风波的两种情景。对于第一种,又可以称做“无差别扫射”,即所有债基都会受到波及,属于“系统性风险”;第二种,通常用“踩雷”来描述。

二、下跌多少是正常跌幅?

如果是“系统性风险”,那么债券下跌程度完全由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和市场预期来决定,历史上每次出现此种风险时,债市最终跌幅并不一致。对应债基跌幅也很难衡量和判断。

对于“踩雷”事件,同样很难通过公开数据获得“爆雷”债券具体波及的债基,我们通过一套完善的分析方法,对此进行了定性研究。具体分析过程为:

根据债基投资策略不同,将债基主要分成短债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等几类(债券指数和封闭债基较为小众,本次不重点展开)。

据Wind数据,近一个月这几类基金正常净值表现(涨跌幅中位数)如下图第一列所示。与此同时把跌幅超过0.30%的短债基金、跌幅超过0.5%的中长期纯债债基、跌幅超过1%的一级债基及跌幅超过2%的二级债基视作“疑似踩雷”基金。

从统计中可以看到,期间合计仅有131只债基疑似踩雷,占债基总量比例不到4%;其中短债基金本次受影响最大,约5.8%的短债基金疑似出现了“踩雷”。

三、债基下跌后怎么办?

这个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场景来看:

场景一:

利率风险,先看长短。

如果判断是因为市场利率上行导致债券出现了系统性下跌,那么对于中短期投资者而言,尽早赎回即可,因为无论是宏观经济环境还是央行货币政策,周期都比较长,至少是以年为单位。

但对于长期投资者,则不必太过焦虑,因为债券本身的盈利来源主要是票息,拉长时间看,只要债券不违约,价格还是会涨回来的。

场景二:

疑似踩雷,果断赎回。

如果债基出现“疑似踩雷”,且定期报告里基金又正持有或曾经持有过问题债券,此时毫无疑问需要果断赎回。

因为债券违约是一个不可逆事件,违约债券的价格不但不可能涨回来,而且下跌大概率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尽早卖出可以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场景三:

价格异动,不着急动。

如果债基出现价格异动,但下跌幅度又与“踩雷”有一定距离,那么可以再观察一两天,假如净值很快得到修复,就说明下跌是因为债券被误伤导致。

同理,如果净值没有得到修复,甚至仍有异常表现,那么也需要谨慎,最好也及时赎回。

场景四:

谨慎“抄底”,定投先行。

当下,即使判断债基没有且未来也不会发生“踩雷”,加仓仍需留一份谨慎。

目前经济复苏势头和央行偏鹰派的货币政策对债市仍不友好,债市此轮下跌难言已见底。未来待观察到债市出现连续一段时间的上涨,再去介入也不迟。

当然对于左侧投资者,采取定投的方式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最后,最近信用债违约风波给债基投资者再次敲响警钟,尽管债基在投资中已经做了资产的分散,但如果真的发生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依旧不容小觑。投资者投资债基,最好用组合的方式,可以尽量减少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

本文系好买商学院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于“好买商学院”。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边学边赚,就在好买商学院!更多内容,关注我们@好买商学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