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学东

6月19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下跌0.03%,而6月16日,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0.74%,创逾三个月最大跌幅,近几日,债券市场有所反弹,但反弹力度很弱。

在5月份近一个月的下跌后,进入6月后,债券市场没有如以前所预期的进入反弹,总的趋势还是下跌。

6月8日,央行较为罕见地“预告”了后续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缓解了市场情绪债券市场有好转,但后来不仅仅没降息,而且还缩量,债券市场又开始了调整,可见市场对于目前的货币政策还是处在一个相对看空的状态。

有利于债市的消息莫过于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这次会议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下一步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走向: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决融资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和社会融资新增规模均超过上年。这里不仅仅提出要引导债券利率下行,而且还提出下一步的降准计划,这个政策明显指向未来货币政策的宽松状态。

但是6月18日,陆家嘴会议上的信息却不利于市场:说到目前宏观经济状况,刘鹤副总理提出“形势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车市和楼市均在回暖”,”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

央行行长易纲提出“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央行降准和增加再贷款是双扩张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反映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则前者是缩表、后者是扩表,预计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

易纲的表态意味着宽松政策可能在经济数据好转后就迅速退出,可见高层对于货币大放水后的后遗症是非常谨慎的。接着郭树清主席提出“中国十分珍惜常规状态的货币财政政策,我们不会搞大水漫灌,更不会搞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他在担忧其他央行大放水的时候,其实也是对当前的宽松政策有一定忧虑。

可见,不论高层如何表态,未来央行货币政策的方向,还是主要决定于经济,而目前经济则主要在于疫情,疫情的进一步控制会加深生产生活的恢复,经济数据就会出现好转,尽管总体上经济数据还是疲软,但边际上的改善足以影响政策。

比如,目前披露最新的数据,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73亿元,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上月收窄4.7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8597亿元,下降3.5%。消费正在好转是肯定的。其他最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企业盈利状况都在改善。

目前谈货币政策正常化回归可能还为时尚早,但是进入观察期,不宽松也不收进可能是未来货币政策的常态,因为北京疫情突然再次小爆发,美国疫情又有所反复,这些都加大影响了市场情绪。那么反映在市场上,就是震荡。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