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义务教育是国家强制执行的国民教育,是公民的义务也是权利。实施义务教育以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储备。各种好处也是人尽皆知。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问题也是突显。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整个国家来说,义务教育可以说从农村到城市都铺展开来,但是城市的投入比农村高出很多,东部发达地区比西部要好很多。很多大城市依靠自己良好的经济条件,可以说是走到了小班化,精品化,个性化的教学。而有的二三线城市,还处于大班教学,学生还在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可能因为学生自己的认知差异,就被放弃。具体的事例太多。

2.教师待遇差别大,相对来说,城市的教师收入要好于农村,也就导致了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都会以进城为自己的职业梦想,当然这也算是城市化过程中的隐痛。目前农村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当然也留不住优秀学生,导致农村教育处于凋零状态,同时也加重了农村家庭的教育支出。

3.城市义务教育学校依然严峻,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给城市带来了发展,而好的学校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和发展,一所新学校才开办学两三年,就宣布是名校其实内行人都是懂,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家长还是选择传统的名校,从而导致了学区房问题。

4.公办私立责任不明确。公办学校,基本上有自己生源地,可以说不愁学生,很多时候,同一个片区,六个小学,对应两到三个初中,基本上稳定,也就是因为这样的稳定,公办学校的教育处于一种很温和的状态,没有过大压力。时间久了,教师也就形成了职业懈怠,就我所知的很多教师,在35岁后,基本形成自己的风格以后,对新的问题,新的事物都是一种抗拒。久而久之,教师队伍焕然,抱着只要不违反法律和责任,学校的工作干多干少都一样,而且很多教师到后期基本上就喜欢加入后勤队伍。因为编制问题,新的人员又不能补充进来,这也是很多原来名气好的学校衰落。私立学校的责任是作为公办学校的补充,但是很多地区采用公办民助的形式,有的是重新办学,用公办学校的骨干教师去代新的团队,有的直接转卖公办学校,变成私立学校。同样是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目前面临的问题,表象上来可以说各种各样的多不胜数,但是实质上看,其实就是一个投入问题,一个是监督问题。为啥这样说呢?

义务教育其实应该是政府的投入,老百姓的税收上交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人口众多的地方,财务宽裕,就加大投入,教育的硬件设施就良好,教师的待遇也能得到保证,从而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带动更多的家长,上交更多的税费。良性循环。反之亦然。这也是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学校衰败的原因。

但是这个投入,基本上都是政府直接作用于学校,而不是直接给家长,家长其实拥有的选择权很小,要么读片区内的这个学校,要么另外一个,或者去读私立学校。想夸区域读更好的学校,那就有择校费。很多公立学校生源有了保障,优生在里面,其实教师的作用不用太多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而有的学校,生源差,教师再怎么付出,效果也就那样。导致的就是中心城区优质生源,一般的教师队伍,但是确有优秀的成绩。学校名气也会变大。城乡结合部就是一般的生源,加上全身心付出的教师,而成绩却是一般。久而久之差距拉开。家长为了能够读名气更好的学校,从小就要额外的花费大量的金钱进行课外辅导。保证自己的孩子优势处于一个长时间的状态。

很多地方采取很多种方式来试图改变这样状况。比如,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搞了一个县管校聘的模式。想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然而教师却担心有权利的寻租,校长的权利过大,教师只能听从于领导的安排。有的地方搞“两自一包”相当于学校招聘老师,这些教师都是没有编制,打破人事权,学校有用人更大的灵活度。相当于用了私立学校的体制。确实都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问题也不少,那就是教师自己的幸福感归属感。年轻人有激情大胆闯,可是人不能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总有衰老的时候。

第二个问题就是监督问题,学校的领导权利过于集中,教师和家长没有实质的监督权,导致的结果当然就是学校变成“家天下”,一朝天子一朝臣。教师没法安心工作,整天寻思的就是搞好关系。说实话,学生属于事业单位,但是在这个单位里,行政化是相当严重的。甚至比有的政府部门还要严重。部门之间,中层干部与教师之间。都是上下级的不对等。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其实梳理清楚一个家长的自主选择权,如果政府部门对学校的投入不是直接划拨给学校,而且给家长,采用教育专用债券的形式,根据家庭条件来发放不同层次的教育专用债券,家长去什么学校读书,就上交给学校相应的债券,而教师的基本工资可以统一由国家发放,但是额外的收入来自于家长上交的教育专用债券。一个学校教师负责,学生的转变良好,大量的生源涌入,教师的收入就高。打破按照生源的划分。如果一个学校连续的处于不佳状态,那就接受好学校的收编,学校的领导变成一线教师,有普通老师转业待岗。反过来推动学校加强教师的团队业务能力建设。消除职业懈怠。

对于私立学校,也可以采取政府部门直接发放教育债券,学生家长用脚投票。把公立和私立统一起来,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好的学校做大做强,差的学校被兼并改编,打破地方的生源保护。

教育专用债券,只能用于学生的教育消费,可以是学校,或者社会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根据家庭收入,政府部门发放,不能用于其他的,从而达到一个自下而上的自主选择。自上而下改革创新。同时也能公办民办竞争。激发活力。人人都有享受公平优质教育的机会。

当然这只是一个设想,中间的各种逻辑推理有待完善。希望大家留言讨论…(本人不才,见笑见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